摩擦焊,就是利用工件作相對運動,接觸面摩擦產生的熱量做為熱源,使工件在壓力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而進行焊...
摩擦焊,就是利用工件作相對運動,接觸面摩擦產生的熱量做為熱源,使工件在壓力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而進行焊接的方法。
摩擦焊經過多年的發展,已由傳統的幾種形式發展到二十多種,包括摩擦螺柱焊、嵌入摩擦焊、慣性摩擦焊、攪拌摩擦焊、線性摩擦焊等,極大地擴展了摩擦焊接的應用領域。被焊零件的形狀由典型的圓截面擴展到非圓截面(線性摩擦焊)和板材(攪拌摩擦焊),所焊材料由傳統的金屬材料拓寬到粉未合金、復合材料、功能材料、難熔材料,以及陶瓷—金屬等新型材料及異種材料領域。
摩擦焊通常由機械能轉化為熱能、材料塑性變形、熱塑性下的鍛壓力和分子間擴散再結晶四個步驟構成。摩擦焊相較傳統熔焊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整個焊接過程中,待焊金屬獲得能量升高達到的溫度并沒有達到其熔點,即金屬是在熱塑性狀態下實現的類鍛態固相連接。
相對傳統熔焊,摩擦焊具有以下優點:
01 接頭的焊接質量好、穩定。摩擦焊的廢品率也很低,是一般焊接方法的1%左右。焊接區的結晶為性能良好的細晶粒。
02 焊件尺寸精度高。摩擦焊不僅可以用來焊接毛坯,而且還可以焊接裝配好的成品。焊件的坡口加工容易。
03 適于焊接異種鋼和異種金屬。摩擦焊不僅可以焊接普通的異種鋼,還可以焊接常溫和高溫機械、物理性能差別很大的異種鋼和異種金屬。此外,還能很好地焊接那些產生脆性合 金的異種金屬,如鋁—銅、鋁—鋼等。
04 焊機功率小、省電能。摩擦焊和閃光焊相比較,節省電能為80~90%左右。
05 摩擦焊的工作場地衛生,沒有火花、弧光及有害氣體,有利于環境保護。
摩擦焊接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891年,當時美國批準了這種焊接方法的第一個專利。該專利是利用摩擦熱來連接鋼纜。隨后德國、英國、蘇聯、日本等國家先后開展了摩擦焊接的生產與應用。我國是世界上研究摩擦焊接最早的國家之一,早在1957年就實驗成功了鋁—銅摩擦焊。多年來,摩擦焊接以其優質、高效、節能、無污染的技術特色,深受制造業的重視,特別是不斷開發出摩擦焊接的新技術,如超塑性摩擦焊接、線性摩擦焊接、攪拌摩擦焊接等,使其在航空、航天、核能、海洋開發等高技術領域及電力、機械制造、石油鉆探、汽車制造等產業部門得到了愈來愈廣泛的應用。
長按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!